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落实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专项”,深化院系学科建设,2025年7月7日至13日,91直播 由尹栾玉教授、王宏新教授带领9名本科生赴山西省武乡县开展暑期田野课堂实践教学。期间,学院党委书记徐蕾、刘冰教授专程赴武乡指导。本次活动得到武乡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以及兴盛垴村、邵渠村、桥南村、神西村、蒋家庄村、岭头村两委及企业家们的鼎力支持,谨表衷心感谢!
武乡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首脑机关曾长期在武乡驻扎,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等老一辈革命家曾长期在此工作、生活和战斗,指挥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本次实践教学以红色资源为契机,以红色基因为线索,围绕“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展开。在县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团队通过参与专题座谈、深入农户访谈、实地考察观摩等多种形式,系统了解当地乡村基本情况、产业结构现状与基层治理体系运作。在此基础上,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与治理创新的内在联系,特别是立足武乡县作为革命老区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特定县情,重点考察和探索了在产业振兴进程中所催生的乡村治理新机制、新经验、新挑战,旨在深入理解产业兴旺对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支撑作用及其互动逻辑。
为确保调研实效,行前指导老师王宏新教授组织团队召开三次准备会议,重点围绕研究主题聚焦、团队纪律强化、调研方案优化进行部署。师生深入学习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文献,系统梳理武乡县情,形成初步认知。经充分研讨,团队最终选定羊肥小米、彩椒基地特色产业作为核心调研对象,旨在探究乡村产业振兴对基层治理的促进作用。
调研首日,团队先后走访羊肥小米园区与邵渠村彩椒基地。在羊肥小米企业,调研组在张经理及支部书记张晓勇同志引导下,实地考察产品体系、生产线、京东农场数据中心及产学研基地,深入了解市场布局、品牌渊源、数字化合作与综合价值;随后重点围绕企业发展困境、政策支持、村集体桥梁作用及党建引领村企协同等议题深入座谈。在邵渠村彩椒基地,调研组全面掌握基地建设背景、运营模式、职工构成,并与职工简短访谈探索劳动力流动影响,与村支书、企业代表座谈交流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落地及企业帮扶成效。此行深化了对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增收、政策推力、村集体纽带与党建引领重要作用的认识,初步提炼并聚焦于“产业振兴对组织振兴作用”的核心研究议题。
接下来四日,团队总体以早上与村两委或企业代表,下午入户访谈,晚上总结复盘的方式,先后走访兴盛垴村、桥南村、神西村、蒋家庄村和岭头村五个村庄。在兴盛垴村,尹栾玉教授带领团队首先与村主任李红星及村两委座谈,重点交流村企党支部互动模式与村庄治理,明确村委在调和企农关系中的关键作用。下午,调研组分三组深入访谈:一组聚焦返乡人才及村官,探讨人才政策可持续性挑战;另两组走访村民,了解以农工为主的收入结构、以玉米主导、小米次之的土地流转种植及整体积极但与企业视角存异的村企评价,验证了企业种植监督。
在桥南村,团队与90后支书李旭鹏及村两委座谈。李支书介绍了村情,详述通过集体种植大葱、合作艾草产业、建设光伏电站以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分红的实践,并交流了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治理。中午在支书家餐叙,感受其浓烈的扎根热情。下午分三组入户深入了解到,村民收入结构、对村两委评价、邻里互助与纠纷解决办法以及政策感知度,不同农户对集体产业参与度、受益感及两委工作认知差异显著。此行聚焦产业发展、人才引领与干群关系等关键议题。
在神西村,团队上午与村支书任爱军、两委班子及返乡人才任雁峰座谈,重点探讨村落状况和西红柿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带动增收与脱贫成效。任爱军介绍土地流转、企业务工模式和文化环境治理,任雁峰分享西红柿酱深加工经验及产业稳定优势。下午,同学们分两组入户访谈。一组访问监测户,了解县补贴和金银花防返贫帮扶;另一组访谈脱贫前任副书记,其经历与西红柿产业相关。访谈考察村民信任、满意度提升及农机技能,聚焦产业促稳定脱贫、巩固成果和生活品质提升。
调研组将蒋家庄村与岭头村作为田野课堂的终点站。在蒋家庄村,与村党委书记赵月明及两委班子座谈,重点了解村落概况及特色治理机制“三票制”的运行规则。该村文化活动丰富,连续举办二十余年、村民广泛参与的春节元宵晚会;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对接大型制衣厂助农增收,并探索黄豆油代加工及豆渣利用等产业链延伸。随后赴岭头村,与乡、村干部交流,掌握上司乡人口、产业基本情况,学习其利用碎片化时间高效议事的“饭桌议事”模式。实地考察微商基地,确认直播带货显著带动村民增收、生活改善与农业发展,县政府配套支持措施有力。午后分组访谈蒋家庄村村民发现,存在耕地资源有限、老龄化突出、收入来源相对单一等挑战。同时,村民对村文化活动展现出高度热情,即使非专业也踊跃参与。这生动体现了“三票制”等治理创新与文化凝聚力在提振村民精神面貌、激发内生动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每晚的复盘中,尹栾玉教授与王宏新教授组织调研组成员系统梳理当日调查资料,聚焦村落实际深入研讨。重点围绕产业振兴如何赋能组织振兴的核心命题,从个案观察与理论框架两个维度进行交叉论证与发散思考。通过集体研讨,不断厘清内在逻辑,提炼有益经验,有效优化了后续调研方向并为最终形成系统性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提供了坚实支撑。徐蕾书记于调研团队终期总结会上系统听取师生研讨成果,明确提出以“眼中有光、脚踩泥土”的态度,聚焦基层真问题、探索需求导向型学术、培育知行合一型人才的核心要求,为同学们的学术追求、职业规划发展明确方向。
另外,人才振兴小组继续深入武乡县,与当地青年人才代表围绕引进人才的基本情况、引见成效、意见建议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通过访谈,小组成员对当地人才振兴状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夯实了后续研究的实证基础。
此次田野课堂让调研团队深刻体悟到革命老区将“太行精神”融入血脉的独特治理路径,深切感受到基层干部以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的赤诚初心与实干担当。不仅看到了武乡在新时代的焕发新生,还真切感受到武乡人的朴素热情、积极进取的民风。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调研深刻拓展了对基层治理实践的认知维度,丰富了社会观察与田野经验,并增强了将专业理论融入真实国情、社情的能力。通过实地分析产业发展模式与干群互动案例,团队不仅锤炼了调研方法的应用能力,更在触摸革命老区红色脉搏的过程中深化了爱国情怀,为后续学术研究注入了源头活水与内生动力。